钩沉 || 冀商文化:“中国历史第一侨乡”是这样来的……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12
“冀商史话”专栏之17
河北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向渤海舒展宽阔的胸膛,人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喜欢乘舟弄潮,富于冒险精神。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、赵国就乘筏驾舟,带着自己的文明,远渡渤海,以山货同日本、朝鲜交换谷物;汉唐时期,今河北省一带的丝织品就向国外输出;宋代定瓷、邢瓷生产极盛,经海路出口到东南亚及欧洲;明清时期,张家口成为北方对俄贸易通道,中俄边境贸易活跃,并有茶叶、棉花、皮毛、药材等土特产品向日本、东南亚等地出口。从赵武灵王、燕昭王改制始,经过秦始皇、唐太宗等等,形成了包容、豁达和开放的心理特质和文化精神。同时,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——渤海的灵性与浩瀚、深沉与博大、浪漫与澎湃,一直都是滋养燕赵儿女不竭的营养。
两千多年以前,秦皇岛还只是一个海上小岛,而在巍巍碣石山脚下有一个滨海古港,人们称之为碣石港。自春秋至唐宋时期,花开花落了千百个春秋,碣石港也潮涨潮落了几十个世纪。碣石古港一直都是北方的大港,北方人的航海梦想就是从这里铺向了四方。碣石之名,最早在《山海经》和《尚书.禹贡》中就已提到。《山海经》说:“碣石之山 ,绳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。”而碣石的闻名于世,主要就因为它与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嬴政、汉武帝刘彻、魏武帝曹操等20余位帝王先后涉足过此地有关,很少有人提及作为北方古港的兴衰。
商周时期,黄河是从渤海入海的。秦皇岛因为距离黄河入海口比较近,又有优越的港湾条件,自然而然成为了商周王朝通往东北的枢纽。其古码头遗址位居卢龙县城西门外的平州码头,迄今保存尚好,码头为条石加砖夯土结构,岸壁全部由顺长5至6尺,高1尺6寸、平宽2尺的条石砌筑,共6层,每两块条石连接处全部用铁榫固定。春秋战国时期,碣石港已经成为著名的北方良港,燕国的通海门户,特别是战国中后期,随着燕国的国势强盛、疆域扩大,碣石港的地位更加突出,海上交通进一步发展,被列为碣石、芝罘、琅琊、宁波、会稽五大海港之一。
隋唐时期多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,尤其是隋大业十二年(公元612年)隋炀帝发兵110余万人水陆并进攻打高丽,其中一路水军就是从碣石港出发的,其兵船,战舰相接数百里,声势浩大。唐朝的境况亦如此,为了加强对渤海北岸和平州的海运管理,对镇守河北道的藩镇节度使又加以“海运使”之职。唐代诗人高适《燕歌行》这样写道:“枞金伐鼓下渝关,旌旗逶迤碣石间。”大诗人杜甫也在《后出塞》中说:“云帆转辽海,粳米出东吴”。《昔游》云“幽燕盛用武,供给亦劳哉,吴门转粟帛,泛海凌蓬莱。”到了宋朝,宋辽双方依旧通过碣石港进行着贸易往来,宋朝的茶叶、丝绸,辽国的牛羊、马匹和珍珠都是由此水陆过境,还有私贩由海路偷运硫磺、金银、盐等重要商品。
沉淀的都是历史,而经过岁月淘洗下仍可留下来的,便是精华了,它记录的不只是岁月的沧桑,更是承载了我们悠远的历史和个性独特的文化。今天的秦皇岛港承继着碣石古港的风采,依旧船只簇拥。因为有碣石古港的存在,才给河北秦皇岛的历史打上了深刻的“海洋文化”的印记。
时至近代,河北秉承包容、开放的精神,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,从传播共和革命到传播马克思主义,从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到通过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从内陆黄土文明到临港海洋文明,逐步融入世界,借船出海、招商引资,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。秦皇岛港、唐山港(包括京唐港区、曹妃甸港区)、黄骅港在环渤海经济圈相继崛起,成为沿海的一串“明珠”,勾勒了沿海开发开放新的发展路线图,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河北外环渤海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沿海省份,海洋文明是助推河北腾飞的重要引擎。河北环渤海地区有著名的中国近代工业摇篮——唐山;有始建于1898年的目前世界最大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——秦皇岛港;还有京唐港、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综合性大港。特别是唐山,现代工业文明底蕴深厚,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、第一座机械化矿井、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、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件卫生瓷……
历史上,河北流传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,也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,它们集中体现着河北人旷达的胸怀和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探求精神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吞并六国,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。之后,秦始皇曾五次出巡。公元前215年,第三次出巡“至碣石,使燕人卢生,求羡门高誓”。传说中,羡门、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,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。过去,人们常说,秦始皇来到碣石,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,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。
其实,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,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“亡秦者胡也”五个大字,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长城,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。正因为如此,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,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,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、军事活动。也许,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。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,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,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。
据保存最完整、最具权威性的全国总志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“饶安县,本汉千童县,即秦千童城。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海求蓬莱,置此城以居之,故名。”古时这里就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通海水道,有无棣河与大口河口相通,临近天然港大口河口(即黄骅港)。唐代诗人刘长卿在此吟诗:“晚来潮风满,处处落帆还。”多年前,此地曾出土有铜箭镞、安邑布币、齐刀币、燕明刀币、陶罐、陶汲水器、汉昭明镜、翁棺葬等,与日本考古发现的文物极为相似。1958年还在链船湾遗址挖出一只1.5吨的铁锚,可以想见当时的船体之大造船技术之高,都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。徐福东渡出海三次:第一次从蓬莱出海遇狂风暴雨而返航;第二次从江苏出海遇鲸鱼而返航;第三次,徐福奉秦始皇之命,率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从齐国之地饶安邑(千童镇)启航,求长生不老之药,漂洋过海,东渡日本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。日本佐贺地区的金立神社原神为徐福,每五年一祭的习俗延续至今。由此,盐山县千童镇成为千童城故里,被国家命名为“中国历史第一侨乡”,千童信子也入选了河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说明:本文节选自花山文艺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的《冀商典藏》一书“第三章 冀商文化”之“第一节:开放宽容的人文襟怀”的一部分,发表时有删节,题目为编者所加。
免费入编 订阅自愿
《冀商典藏》(第二辑)全面征稿
中国冀商大百科全书《冀商典藏》(第一辑)已于2015年11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,该书汇集全球冀商历史、经济、文化、学术、人物等信息数据库,全面记录冀商发展的成就和经验。目前,第二辑征稿工作已全面启动,欢迎海内外各地河北商会,以及河北省辖区内的各商会和行业协会积极赐稿。
收稿指定邮箱:2452218755@qq.com,联系人:董培升,